荔枝Wo!村樂節
「村樂」主題:玩喚泥
2019年12月28、29日(六、日)
策劃:「尋田 · 探土」藝術團隊
離開時光機,回到復耕後的荔枝窩,重新聚焦當下的人地物。「尋田 · 探土」藝術計劃以陶泥作為活動的創作方向,同時也是一種與自然融和、城鄉共生精神的體驗,以拉闊城市人對永續生活的想像。
活動日程表
上午主題活動-喚 · 泥
慰藉心靈,手捏能量陶泥
300人共享泥體驗!
由陶藝家區灝藍策劃,呼應傳統客家農耕文化,三百名參加者以螺旋形狀結集,在荔枝窩一片被祝福的土地上,透過手捏天然陶泥,感受生命力與能量的微妙演化,學習如何活得自然,將自在、放鬆的美好心情帶回城中。
時間:10:45-13:00
報名:上午主題活動,所有參加者一同參與。
地點:農地活動區
導師:區灝藍(Suzanne AU)
***
泥造碗
隨心所欲,簡單造物
失敗了也可以重來!
悠哉悠哉,釀造客家日常好器物。陶藝家姚俊樺的「無工具」手揑陶泥造物法,以雙手搭配好心情,感受陶泥特性,造出載有生活感知的日常陶碗。歡迎參加者加入取諸自然的創意,更可隨時改變作品形狀,一旦失敗了亦可重塑泥團,一切重新再來。
場次:2(60 mins/場)
時間:14:00(第一場)、15:15(第二場)
人數:40(20人/場)
報名:預先報名
地點:廣場
導師:姚俊樺(Yiu Chun Wa)
***
泥煨食物料理
即學即製!
手工窯煨復刻古早味
由煨焗食物窯爐開始,參加者在陶藝家黃美嫻(Yokky)和荔枝窩村民帶領下,以荔枝窩的天然泥土,搭建出簡單好玩的野外食堂,同時品嚐自己即時下廚製作的泥煨食物料理,從五感接觸泥窯以至品嚐啖啖的原汁原味,發現泥土好玩之處。
場次:2(60 mins / 場)
時間:14:00(第一場)、15:15(第二場)
人數:40(20人 / 場)
報名:預先報名
地點:農地活動區
導師:黃美嫻(Yokky Wong)
***
炒米樂
慢工細活 稻出種種美好
頌讚農人種米的豐碩成果
陶藝家張煒詩以荔枝窩復耕後出產的稻米為靈感,挑戰城市人圖便捷的習氣,以及那顆難於安放於當下的心。參加者將以陶泥搓成米粒,一粒又一粒的填滿飯碗,以另類方式體驗「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場次:1(約20 mins / 節)
時間:14:00-16:15
人數:不限人數
報名:即場參與,無需報名
地點:廣場
導師:張煒詩(Rachel CHEUNG)
***
泥染布
復刻「泥染」技藝
帶返城市的最「客家」手信
藝術家李彥錚以反映客家人勤儉樸實的「泥染」技藝,將孕育人文風土物產的土壤,化為無添加、零污染的染布顏料,期望參加者在紀錄土地故事的同時,培養出對鄉郊的關懷,體驗與自然融和、城鄉共生的精神。
場次:2(60 mins / 場)
時間:14:00(第一場)、15:15(第二場)
人數:60(30人 / 場)
報名:預先報名
地點:廣場
導師:李彥錚(Dexter Lee)
協力導師:林倩雯
***
再閱野草 · 嘆野草
打開感官 反思日常
在草叢中也可覓食尋寶
睜開眼,「路邊野草」原來也是清熱袪濕的養生食材!由藝術家郝立仁帶隊,參加者按照在地的生活節奏,輔以郝手繪的植物圖鑑,一嚐在荔枝窩原生的珍貴野草,動手觀察和繪畫,還有那一泡清香撲面的客家埔姜茶,一啖茶一啖心思反思天地人的關係。
場次:1(約60 mins / 節)
時間:14:00 - 16:15
人數:不限人數
報名:即場參與,無需報名
地點:廣場
導師:郝立仁
***
客家人教你打「六虎」
明代「馬吊」嫡傳
一齊學「食虎」, 保育古代客家紙牌遊戲文化
寫滿了神秘符號的紙牌遊戲「六虎」,保留了「馬吊」拾、貫、索、錢的四門花色,更混雜了西方的撲克設計。荔枝窩村民將在村口開四圍枱,用客家話教你「食虎」(食糊),認識這些因城市發展而逐漸消失的鄉村傳統玩藝,體驗客家人的道地「村樂」。
場次:1(約30 mins / 節)
時間:14:00 - 16:15
人數:不限人數
報名:即場參與,無需報名
地點:廣場
導師:荔枝窩村民
***
有機農墟市集
來「全港農產品與生產者距離最近的農墟」!讓荔枝窩村民為你介紹以環境友善方式種植、新鮮的在地農產品。
時間:14:00 - 16:15
地點:廣場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