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香港電影音樂?因為沒有它們,就沒有「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的香港電影——機靈、雜家、想像力豐富、兼收並蓄、跟全球趨勢接軌,不失本地色彩,緊扣我們的集體記憶,只此一家。
日期 | 8月31日(六)
時間 | 2 - 3PM
地點 | 誠品銅鑼灣店 - 9F FORUM
講者 | 張志偉博士、羅展鳳博士
講者介紹:
張志偉
專門研究普及文化,對電影、電視、音樂以至動漫,均無所不愛。認為普及文化是好是壞、是雅是俗,從來無絕對。深信香港電影音樂內藏港式混雜美學,是理解香港文化發展的秘密鑰匙。出版編/著作包括《Media Power in Hong Kong》、《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及《普普香港(二)﹕閱讀香港普及文化 2000-2010》,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
羅展鳳
專研電影音樂,為華語世界少數研究此領域的研究者。先後在香港及內地出版電影及電影音樂著作,包括《無常素描:追憶奇斯洛夫斯基》、《畫內音》、《畫外音》、《必要的靜默》及《映畫x音樂》,分別以不同角度諸如工業理論、文化研究、作者論述及文本分析等工具切入探討。現為香港都會大學助理教授,任教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課程。
關於《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
本書作為第一本有關香港電影音樂的專書,以嚴謹的香港電影音樂工業理論發展出關乎美學、工業與文化的技藝研究。作者除發掘第一手資料——包括訪問逾二十多位電影人的口述歷史,橫跨近二十年——亦整合及梳理大量本地相關的二手素材。全書闡述香港電影音樂自二戰之後的不同階段特色,包括第一代粵語片、國語片、黃金時代港產片、千禧年後本土電影與跨境合拍片之音樂創意;另外亦展示電影音樂現場的第一手資料及觀察,聚焦投資者、導演和作曲家之間微妙的互動。當中還有對讀荷里活電影音樂概況及理論,帶出研究香港電影音樂之獨有歷史脈絡與製作場域,了解其如何發展出與別不同的創意實踐。本書確認香港電影音樂全球只此一家——機靈、雜家、想像力豐富、兼收並蓄、跟全球前端趨勢接軌,又不失本地色彩,緊扣平民集體記憶。
備註:
- 一人一票,憑票免費入場,請參加者於活動開始前 10分鐘報到,並出示確認電郵以作憑證入場
- 如參加者遲到超過 15 分鐘,主辦單位有權把其座位取消
- 不得在場內飲食和吸煙
- 主辦單位將在現場進行活動拍攝和錄影,參加者同意拍攝的照片和影片為主辦單位擁有及作宣傳之用
- 主辦單位有權更改活動內容
- 如遇以上惡劣天氣影響,主辦單位將作以下安排:
- 當三號或以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紅色/黃色暴雨警告生效時,活動將如期進行
- 活動舉行前 2 小時,若香港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懸掛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仍然生效時,活動將會取消
- 活動舉行前 2 小時,若香港天文台除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改掛三號或以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活動將如常進行。
- 當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或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於活動開始後發出,活動將視乎情況而繼續進行或取消,建議先留在安全地方,參加者可自行選擇繼續活動或在安全情況下離開
- 於惡劣天氣情況下,即使未有發出有關警告,主辦單位將保留活動改期或取消的權利,以策安全
- 如有爭議,主辦單位保留最終決定權
$免費 |